摘要註: |
一九一?年代末到二?年,,在日本接受新式雕塑訓練的美術家黃土水,毫無疑問地是建立台灣近代雕塑里程碑的標竿人物.出生於一八九五年的黃土水,在青少年時期就讀國語學校時,就已經展露了他在雕刻上的天份,這其中可能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他從小一直住在廟宇和佛雕行附近的耳濡目染.一九一五年,黃土水進入東京美術學校雕塑科,成為第一位赴日本學習雕塑的台灣學生.面對與台灣傳統雕刻完全不同的創作方式與思維,黃土水不停歇地吸收.試煉.據說,黃土水在學期間經常整日關在教室中學習.創作,有時候甚至就直接用空罐頭煮地瓜,一面充飢一面工作.一九二?年春天,黃土水進入研究科繼續深造,那一年,他的一件取材台灣原住民兒童的雕刻「山童吹笛」入選「帝國美術院展覽會」,他說:「我是台灣出身的,想做一些台灣特有的東西看看,所以我想起原住民.」黃土水入選「帝展」,台灣媒體大幅報導,他因而一夕成名,也成為有志投身美術的台灣青年崇拜.傚仿的對象.在第一回入選「帝展」後,黃土水又連續兩年以「甘露水」.「擺姿勢的女人」獲得此項榮耀,但他並不以附和日本沙龍藝術標準為滿足一九二二年,黃土水重返故里,尋找重新出發的創作泉源,最後選定了最能代表台灣泥土氣息和庶民性格的水牛作為研究的對象.他曾經從屠宰場將宰殺後的水牛肢解翻塑成石膏,又養了一頭水牛與白鷺鷥,在艋舺的工作室裡進行實地的觀察與寫生.一九二四年,黃土水再度以一件水牛雕塑「郊外」入選帝展,其後,他的幾件重要作品如「歸途」.「母與子」,以及巨幅傳世之作「水牛群像」也都以水牛為素材,成為他獨特的創作語彙,同時也淬煉出他精密.嚴謹的寫實風格 |